4月22日,歷時一個月,隨著最后一塊面網安裝到位,由中國交建投資建設、中交二公局、中交二航局共同承建的云南華麗高速公路金安金沙江大橋貓道實現貫通,標志著這座世界在建最大跨徑山區(qū)峽谷懸索橋全面轉入主纜施工階段。
貓道是懸索橋施工時架設在主纜之下、平行于主纜的線形臨時施工便道,是懸索橋上部結構作業(yè)的高空施工平臺。
中交二公局華麗高速金沙江大橋項目項目經理王鳳存介紹道:在金沙江大橋左右幅主纜下方各設一條貓道,將大橋華坪、麗江兩岸主塔相連。貓道寬4米,最低點距江面348.8米,最高點距江面478米。為提高抗風穩(wěn)定性,大橋采用不設抗風纜的連續(xù)式貓道,其主跨設7道橫向通道,邊跨各設1道橫向通道。
“貓道架設完成后,施工人員將在其上進行索股牽引、索股調整、主纜緊固、索夾及吊索安裝、箱梁吊裝、主纜纏絲、防護涂裝等施工作業(yè)。貓道施工平臺的貫通對大橋后續(xù)上部結構施工奠定了重要基礎,其結構的穩(wěn)定性、耐久性直接決定了上部結構的施工安全與進度。”中國交建云南華麗高速公路項目總經理部總經理彭強介紹道。
云南華麗高速公路全長150.9公里,是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條東西向高速公路。其中,金安金沙江大橋由中交二公局、中交二航局共同承建,采用1386米單跨板桁結合鋼桁加勁梁結構,是世界在建最大跨徑的山區(qū)峽谷懸索橋,也是云南華麗高速公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全線預計2020年底建成通車,屆時從云南麗江至四川攀枝花的行車時間將從原來的6小時縮短至2小時。
金安金沙江大橋是世界范圍內在”三高地區(qū)“(高海拔,高差大,高地震強度)建設的結構復雜,技術難度高,最大跨徑的峽谷懸索橋。
眾所周知,金安金沙江大橋麗江岸地形陡峭,可供利用的施工場地狹小且分散,工程施工所需的大型臨時工程布置存在很大難度,針對多重工程難點逐一排查和溝通解決。
王鳳存介紹道:“為解決各種技術難題,我們立足于解決對工程的進度,質量,安全,成本等有重大影響的課題,總結項目施工經驗,開陣多項技術攻關創(chuàng)新工作。”
在施工場地方面,由于目前已修建的進場道路坡陡彎急,路基和邊坡極不穩(wěn)定,常期出現路基沉陷和邊坡坍塌等現象,大型材料運輸困難。橋址位于V型峽谷,地形陡峭,可利用場地狹小,嚴重制約了設備材料的進場及鋼梁拼裝。
為了確保施工道路安全,項目部先后投入1000余萬元對進場便道做了噴漿加固處理,包含大量擋墻及排水溝修建;充分利用進場便道兩側地勢平坦的空地堆放施工所用材料;租用金安水電站鋼筋加工棚,加工樁基鋼筋籠;在懸崖峭壁上搭建起兩個鋼桁梁拼裝平臺,保證鋼桁梁的拼裝。
針對大橋開挖爆破工程量大,出渣困難的問題,請專業(yè)爆破單位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爆破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爆破時采取防護措施;邊坡開挖時修建支便道,開挖一級防護一級,防護時搭設雙排腳手架,腳手架錨固于邊坡,確保支架穩(wěn)定。
金安金沙江大橋樁基為大直徑超長樁基(直徑2.8m、樁長43、65m),施工不可見因素影響多,人工挖孔對通風,照明、防護要求較高,開挖中,經對開挖出的巖石進行檢查達到330Mpa,遠高于設計值,巖石強度高,開挖十分困難。針對樁基巖石強度大的問題,施工人員在每個孔樁設置通風設備,采取機械通風,確??變瓤諝赓|量滿足要求,同時采用絕緣電纜保證孔底照明,照明電壓不超過12V;同時嚴格按照方案施工,確保樁基護壁質量;針對巖石強度高,開挖困難,與爆破公司聯合進行了樁基深層爆破一次性開挖成孔的研究與試驗,成功運用于高的巖石強度的開挖,克服了成孔難的問題。
中交二航局華麗高速金沙江大橋項目項目經理王連彬介紹說:金安金沙江大橋隧道式錨碇洞口處左右隧洞凈距較小,洞底處左右隧洞凈距僅為10m,為小凈距隧洞,隧洞開挖向下傾角大,開挖斷面大。為解決這一技術難點,項目部委托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開展了近接施工工藝研究,研究了錨洞與下方新民隧道之間相互施工的影響,確定了兩側錨洞錯開開挖施工方案;針對開挖斷面大,制定了專項爆破設計,控制爆破震動,同時采用分臺階開挖,分節(jié)段支護的方案,確保安全施工 ;針對錨洞傾角大,采取了洞外設置卷揚機,洞內設置軌道,形成了卷揚機+礦車牽引系統(tǒng),將洞內開挖棄渣裝入礦車,利用卷揚機提供牽引力,通過鋼絲繩將礦車牽引出洞外。同時施工所用挖掘機也該牽引系統(tǒng)進行牽引和下放。
針對隧道錨錨固系統(tǒng)精度要求高,項目部請中交武漢港灣設計研究院進行了索導管定位支架設計;施工前,進行CAD三維建模,精確計算索導管坐標對應關系,并進行檢查復核。將洞外測量控制點引入錨洞內,并定期進行洞內控制點的復核工作。測量前,做好洞內通風排煙工作。
由于纜索吊中跨跨徑1386m,大橋上部結構所使用的超千米大噸位纜索吊機裝備,是世界上最大跨徑的纜索吊,其吊重達二百二十噸,遠超世界上其他千米級纜索吊的吊裝重量,技術難度高。另外,專門邀請中交武漢港灣設計研究院進行了纜索吊專項設計;峽谷地帶風速較大,風場獨特,給現場高空作業(yè)、大型起重吊裝和高邊坡防護施工帶來嚴峻考驗;大橋所在位置在處于底部的水電站上方,高差比較大,加上山區(qū)的特殊地形,形成了一個特別角度的“風攻角”,是一個幾乎風垂直的從下往上吹的角度,強度受特殊地勢影響而急劇加大,前期很多臨建的棚蓋結構設施瞬間被掀翻,同時給大橋的施工帶來巨大的風險;對臨建結構采用腳手管壓頂加固,使用鋼絲繩錨入地面;大型起重吊裝作業(yè)盡量避開風季施工,高空作業(yè)做好安全防護措施,配齊勞保用品,風季期間充分利用起風間隙進行測量觀測。
Copyright? 2017 武漢中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3001965號-1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小洪山1號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行政樓3-5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