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長跨海公鐵大橋在福建建成
大橋連接福州長樂和中國第五大島平潭 預計明年正式通車
隨著一段長17米、重473噸的鋼桁梁被精確固定到位,16.34公里長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昨日上午合龍,意味著中國建成了世界最長跨海公路鐵路兩用大橋。
藍天白云下,大橋如巨龍般蜿蜒屹立在碧海之上。勞動模范代表為大橋合龍剪彩,人群發(fā)出陣陣歡呼,煙花空中綻放,五星紅旗在風中招展。“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樣高興!”中鐵大橋局副總工程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立超說。
成功挑戰(zhàn)“建橋禁區(qū)”
大橋?qū)⒏V蓍L樂與中國第五大島平潭連接起來,從而將“十三五”規(guī)劃中的北京至臺灣高鐵修到了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福建平潭,這里距臺灣新竹只有68海里。
大橋所在的臺灣海峽是與百慕大、好望角齊名的世界三大風暴海域之一,全年6級以上大風天逾300天。橋址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要道,水下有10余處古沉船遺址,是海況惡劣的明證。
2013年大橋開建以來,建設者向這個風大、浪高、流急、巖硬的“建橋禁區(qū)”發(fā)起挑戰(zhàn)。
工程師們研發(fā)了新型液壓鉆機,創(chuàng)紀錄地將直徑4.9米的橋梁鉆孔樁打入堅硬如鐵的巖石海床。
橋梁沿線布置數(shù)十臺風速儀、波浪儀、海流計,可以精確預測5天內(nèi)的風、浪、流狀況,幫助建設者抓住了寶貴的施工窗口。
“全年只有約120天適合施工,我們得想辦法減少現(xiàn)場施工。”大橋總工程師王東輝說。
他們在幾百公里外的工廠生產(chǎn)預制鋼桁梁,然后海運至橋址,用大型浮吊把它們一一組裝起來。承擔施工任務的中鐵大橋局專門研發(fā)了“大橋海鷗號”浮吊,其起重力達3600噸,相當于2400輛轎車的重量。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是世界在建橋梁中難度最大的。”王東輝說,大橋建成后會安裝3.5米高的風屏障,保證車輛在十級大風中安全通行。
探索建設“兩岸同胞共同家園”
大橋上層為六車道高速公路,下層為高鐵,是88公里長的福(州)平(潭)鐵路“咽喉”。大橋預計明年正式通車。
中國于2010年設立平潭綜合實驗區(qū),探索建設“兩岸同胞共同家園”,大規(guī)?;ê烷_發(fā)隨之展開。數(shù)以千計的臺灣人來到這個新興城市生活興業(yè)。
大橋把平潭帶進高鐵時代
“大橋把平潭帶進高鐵時代,讓臺胞充滿了美好的向往。”在平潭創(chuàng)業(yè)的臺灣青年陳建翔說。
中鐵大橋局1957年建成的武漢長江大橋,是新中國建設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后,中國不斷創(chuàng)造世界橋梁建設紀錄,包括港珠澳大橋在內(nèi)的巨型大橋在江河湖海、群山溝壑間架起,為經(jīng)濟發(fā)展暢通了動脈。
“一座座超級大橋,正是新中國70年巨變的縮影。”中鐵大橋局董事長劉自明說。
Copyright? 2017 武漢中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3001965號-1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小洪山1號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行政樓3-5層